裏應外合.jpg 

洪蘭教授寫的書就是好看!

這本書是洪蘭教授在報紙所寫的專欄將其集結成冊,一篇篇的短文讀來意猶未盡。我最喜歡洪蘭教授以大腦科學實驗來證實當今很多錯誤的教養觀念。再則是她憂心山地部落的原住民學童的教育資源貧瘠,推動閱讀習慣要趁早培養與品格的建立等等,最重要的是讓我下定決心當全職媽媽的最大推動力就是洪蘭教授所寫的每一篇有關親子教養文章。

書看到一半時,有一天晚上夢見有一位原住民小男孩,跟我說他沒有飯可以吃。醒來的時候,我想這可能不是個夢而是真的存在。每每在看書時總會幻想等我復出工作有較好的經濟能力時(有能力去幫助更多人時),也許會跟隨洪蘭教授的腳步,去山地部落推動閱讀或是幫助原住民小朋友。這和我大三時參加一個活動有那麼一點關連。

大三有一次跟著社團到屏東山地部落去帶活動,那是兩天一夜的營隊。第二天早上起床,我到小隊員的房間提醒他們要準備去吃早餐了。我一進房間看到棉被都不見了,而不是整個房間零凌亂亂的樣子,原來他們都把棉被折好放進櫃子裡了。想當初我在國中或高中的畢業旅行,飯店房間都是玩的亂到不行,更甭談離開前會整裡。我還看到對面住的建中的學生,房間也是一樣亂。所以品格和學歷一點正比例關係也沒有。引述書中一句但丁的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從我親身體驗的例子,的確100%如此。很慶幸參加了這個活動,讓我對原住民的孩子印象很好也甚感疼惜。

嗯,好像有點離題了。書內文分為四篇,各項層面洪蘭教授都寫的很具體,是很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第1篇:自主學習,師長不缺席
第2篇:多元學習,找自己的路
第3篇:知識學習,科學講道裡
第4篇:以書為鏡,學習無止境

[內容簡介]
生活環境對孩子的人格成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只有當成人以開放與尊重的態度適性培育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馬拉松賽中贏得成功。

洪蘭教授善於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提出她對親子關係和教育的觀點,給父母師長建議。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在現代這個多元發展的社會,很多觀念必須改變,各式各樣的才能都應該受到重視;如果父母師長能吸收認知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就越能幫助孩子有效學習。

唯有建立祥和優雅的社會文化,方能看見理性美好的教育成效。給孩子快樂、健康、安全的環境,還有適時的指引,恰如其分的愛與關懷,才能讓他們發揮所長、自信地成長。子代比親代好時,國家才有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ple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